| | 品牌:大疆 | | 型号:Matrice 4T | | 加工定制:否 | |
| | 适用范围:电力巡检、应急救援、公共安全 | | 飞行时间:49 | | 飞行高度:6000 | |
| | 飞行速度:21/秒 | | 航程:35 | | 传输距离:20 | |
| | 荷载:200g | | | | | |
Matrice 4T 热成像无人机 公共安全与巡检的空中全视之眼
深圳市鹏锦科技有限公司,欢迎咨询 赖小姐
大疆 Matrice 4T 是大疆于 2025 年 1 月发布的专邺级智能多光旗舰无人机,专为电力巡检、应急救援、公共安全等场景设计,融合热成像、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与 AI 算法,具备长续航、高精度定位及复杂环境适应性。
一、硬件性能与参数
- 飞行能力
- 续航与速度:空载*长飞行时间 49 分钟(常规桨叶),巡航速度 14 米 / 秒,运动挡*大水平速度 21 米 / 秒,可快速抵达作业区域。
- 海拔与抗风:*大起飞海拔高度 6000 米,作业阶段抗风能力达 12 米 / 秒(6 级风),适合高原、沿海等复杂环境。
- 载重与适配:*大有效荷载 200 克,可搭载热成像相机、激光测距模块等配件,带配件工作海拔上限 4000 米。
- 传感器与相机配置
- 可见光三镜头:
- 广角:1/1.3 英寸 CMOS,4800 万像素,f/1.7 大光圈,支持全彩夜视与低光拍摄。
- 中长焦:70 毫米等效焦距,3 倍无损变焦,可识别 10 米外的销钉和裂缝。
- 长焦:168 毫米等效焦距,7 倍无损变焦,混合变焦达 112 倍,可捕捉 250 米外的车牌信息。
- 热成像相机:640×512 分辨率(超分模式提升至 1280×1024),支持辐射测量(温度精度 ±2°C 或 ±2%),可检测微小热源(如烟头)。
- 激光测距模块:*远测距 1.8 公里,支持实时标注与测量,配合 AI 算法可快速计算目标距离、面积及周长。
二、智能功能与应用场景
- AI 目标检测与跟踪
- 内置人、车、船检测模型,支持单张照片 1000 个目标的超清矩阵检测,可自动统计目标数量与密度。
- 智能跟踪功能可锁定移动目标,即使短暂丢失也能重新识别,适用于搜救、安防等场景。
- 夜间与复杂环境作业
- 全彩夜视:支持三种模式与降噪选项,配合近红外补光灯,可在黑暗中获取清晰画面。
- 随动式探照灯:亮度达 114 分贝,百米外可照亮目标,与云台联动实现 “拍到哪照到哪”,辅助夜间巡检与救援。
- 电子去雾:在雾霾、高湿度环境下提升成像清晰度,确保数据可靠性。
- 行业应用案例
- 电力巡检:中长焦相机可检测输电线路销钉松动,热成像相机识别设备过热隐患,配合激光测距实现缺陷精准定位,效率比传统人工巡检提升 8 倍以上。
- 应急救援:在四川泥石流灾害中,M4T 以 120 米高度执行夜间照明与定位任务,探照灯覆盖半径 100 米,辅助救援队伍锁定被困人员。
- 公共安全:在边境巡逻中,通过 20 公里 O4 图传实时回传地面站,结合 AI 检测实现大范围目标监控。
三、软件与系统升级
- 智能飞行与导航
- 仿地飞行:手动模式下支持 30-200 米 AGL 仿地,自动保持与地面恒定距离,适用于峡谷、矿区等地形复杂区域。
- 融合定位:标配 RTK 模块(厘米级定位),支持视觉刷新返航点,在 GNSS 信号丢失时仍能安全返航
- 协同作业与数据管理
- 多机联动:通过大疆司空 2 平台实现多架无人机共享信息,支持远程操控与任务分配,提升团队作业效率。
- 数据处理:飞行数据自动生成报告,配合大疆智图可快速生成高精度三维模型,用于测绘与灾害评估
四、配件与兼容性
- 官方配件
- 通信与续航:支持 4G 增强图传模块,提升复杂环境下的信号稳定性;240W 充电管家可同时充两块电池,48 分钟充满
- 扩展功能:AS1 喊话器广播距离 300 米,支持文字转语音与实时喊话,适用于应急指挥
- 兼容性
- 与 Matrice 4D 系列共享部分配件(如遥控器、充电器),但需注意电池型号差异(M4T 使用 6741 毫安时电池,M4D 为 8828 毫安时)
五、价格与购买建议
- 定价策略
- 基础套装:38888 元(含飞行器、遥控器、电池、充电器等)。
- 旗舰套装:43076 元(额外包含安全箱、备用电池、探照灯等)。
- 选购指南
- 专邺用户:建议选择旗舰套装,搭配 D-RTK 3 基站实现厘米级定位,满足高精度测绘需求。
- 预算有限:基础套装已覆盖核心功能,适合中小规模巡检与应急响应。
- 合规飞行:需遵守当地法规,如中国轻型无人机真高限制 120 米,机场周边需提前申请解禁。
六、总结
大疆 Matrice 4T 凭借热成像、AI 检测、长续航等核心优势,成为电力、应急、安防等领域的
标竿产品。其硬件性能与软件生态的深度整合,显著提升了复杂场景下的作业效率与安全性。用户在实际应用中,可结合任务需求合理配置配件、优化航线,以充分发挥设备潜力。